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咦! 運動時同手同腳是怎麼回事? (談肢體協調性)



教練/Jerec


什麼是協調性(coordination)? 

簡單來說,就是身體能夠統合神經,肌肉,對於空間與時間,做出正確且優雅和諧的活動的能力.

經由大腦與小腦對於活動的理解判斷與反射,可能的話配合肌肉記憶與條件反射,我們得以做出流暢正確的動作,然而,這樣的能力可能隨著身體年齡,腦部與心理的發展和激素水準影響而逐漸退化,在我的教學經驗裡,以年齡層較大的族群為主,其協調能力退化的最快,雖然遺傳對於協調性的影響很大,但後天有意識的學習與控制往往是關鍵所在.

產生運動時,我們的神經徵招肌肉的多寡也是一種協調性的表現,例如平衡感或肌肉放鬆與收縮的配合,所以協調性不佳能產生很嚴重的後果,例如老人失衡的跌倒,施力控制不當造成物品的損壞.

影響協調性的因素主要有:


遺傳: 

神經系統對協調性的影響很大,而神經系統是天生的,故某些優秀運動員的後代,其運動與協調能力也容易出色許多.

成熟: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增長,協調性的發展會越好,7~14歲的兒童中,6~9歲是一般協調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機,9~14歲則是專項協調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機,13~16歲的青春期因為心理或內分泌影響,則發展較不穩定,16歲之後趨近成熟完整,如未經過特別訓練,通常都會穩定的維持至成年,所以例如體操的學習都適合在兒童階段就開始,而老年人則因肌肉骨骼的退化,加上不常活動,協調性退化越快.

性別:

有研究指出,幼童時期男性又比女性在協調能力上來的優秀.

環境:

鄉下的孩童因為有較大空間和活動機會,所以協調性發展比都市孩童更有利,從事勞動工作者較長時間不動的上班族有更多活動機會,故協調性的學習上也容易較佳.

運動能力的發展與練習:

但不管先天或遺傳的因素佔多大的比例,後天的練習尤其是肌力,跳躍力,速度,平衡,柔軟度等都與協調性有密切關係,所以後天的學習佔關鍵性的角色,其中包含學齡兒童的黃金時期,與老年族群的預防性訓練.

所以針對協調性的改善,對於孩童可以增進其運動能力,及身體控制與空間關係,對於老年人可以預防跌倒及增進生活品質,最常見也最簡單的訓練方式可以經由手眼協調的方式促進小腦對於肢體運動的微調,而較大幅度的動作則可增進全身的協調,但老年人隨著年紀增加,快動肌(爆發性肌群)的退化,會比較適合從事慢動肌(耐力性肌群)的訓練,也可以收良好成效,例如太極拳,五禽戲等.



今天教練Jerec就來帶大家做一套簡單的居家體操增加肢體的協調性,從此之後就不會在發生運動時同手同腳又卡卡的窘態啦!


圖片和影片



圖片來源:
http://2010.sina.com.cn/p/2010-06-21/1809379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