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一大早就舉步維艱,腳底板是怎麼了?




教練/Jerec


教練Jerec學生時代曾到處打工賺取生活費,有時動不動就要久站一整天,常常直回到家後腳底還會抽筋...

某天,在休息了整晚後,早上一起床馬上跌了個踉蹌,這才發現自己腳底板痛得無法走路,直到幾分鐘後才勉強恢復正常,但仍覺得不舒服.


我的一位客戶,年約50歲之女性,常常在久坐後也出現腳底疼痛的問題,但走一走路又覺得減緩許多.


這就是足底筋膜炎最典型的症狀!



人的足部如同手腕處,都是小而精密的構造,光足部就有26塊骨頭,包括7塊跗骨,5塊蹠骨14塊趾骨(如下圖),而包覆在上的肌肉更是複雜,還有100多條的韌帶錯綜複雜包覆在這些肌肉骨骼上.





在腳跟處有一條俗稱阿基里斯腱的脛後肌腱由小腿後延伸至足內側撐起足弓,再從足跟處延伸出如扇形的筋膜包覆在足弓至趾骨的肌肉骨骼上,幾乎涵蓋整個足縱距,像網子一般牢牢抓住足底的肌肉骨骼,也提供人體行走時良好的避震功能.(如下圖)








然而,隨著年紀增長或長時間過度使用,原本用來分擔足部壓力的肌肉和韌帶逐漸退化,只剩足底筋膜獨挑大樑,久而久之在體重過重,年紀增長,過度使用等情況下,肌肉和韌帶會越發鬆弛,而足底筋膜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在不斷受到外力拉扯的情況下,就容易發炎.

(除了體重過重,年紀增長,過度使用外,天生足部構造異常也是造成的原因之一,如扁平足.)





在觀察足底筋膜炎的患者走路情況,可以發現他們的足弓下塌,成為足部內旋的情況,足弓下塌也使的筋膜拉扯更加嚴重,造成發炎的惡性循環.

一般人體在走路跑跳時,足部的接骨點,也就是足跟和足弓筋膜交界處容易有小撕裂傷,但通常在經過休息睡眠後就會修補,但如果太過頻繁的撕裂或沒有充分休息,發炎處就容易纖維化,使的血液更不流通,也更難修補,長久下來這些纖維化的增生組織會形成如同"骨刺"的構造,但並非真正的骨刺,拿掉骨刺也不會改善足底筋膜炎,因為這並非足底筋膜炎的原因.




那為何剛下床或久坐起身時會痛,

活動後就較不痛呢? 

因為如同傷口經長時間被紗布沾黏,卻忽然撕開一般,已經發炎的筋膜缺乏彈性,又因身體活動瞬間的拉扯,造成的疼痛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減緩.


治療


除了藥物及物理治療,另外還有訂做鞋墊,熱敷,運動貼紮,伸展和放鬆運動,而近年來出現的骨震波和用來放鬆筋膜的內視鏡筋膜切開術也可以作為保守治療無效的替代方法.


另外對於較年長的患者,也要開始正視老化,慎選運動,減少跑跳等衝擊較大的動作,多以伸展和靜態維持的等長收縮運動為主.


在這裡就由教練Jerec帶大家做些簡單的伸展與肌力訓練,釋放足部的緊繃的壓力,保持足底小肌肉的強健,減輕足底筋膜的壓力!







圖片來源: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808/6.htm
http://pchome.uho.com.tw/sick.asp?aid=11729
http://myoworkshop.blogspot.tw/2011/08/plantar-fasciitis.html
http://www.sportsnote.com.tw/running/view_article.aspx?id=b2ed0271-b075-4d1d-aa39-662381db912b
http://actoflove.hkskh.org/site/portal/Site.aspx?id=A17-1167